第311章,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(求订阅!)

类别:科幻灵异 作者:三月麻竹 本章:第311章,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(求订阅!)

    ,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(求订阅!)

    电话挂断。

    黄父把红色听筒放回去,转身看着众人。其余人也望着他。

    一时间屋子里鸦雀无声,谁都没说话。

    良久,还是二姨开口打破这诡异的气氛,「月月,这李恒有对象?」

    柳月回答:「有。」

    二姨问:「是跟他一起上春晚的那个弹钢琴的姑娘?」

    柳月惊疑,「二姨你为什么猜她?」

    二姨给出自己猜测的理由:「刚才演奏《故乡的原风景》的过程中,这李恒和弹钢琴的姑娘对视了5次,感觉十分有默契。」

    柳月眉毛一挑,光听曲去了,没注意到这方面来,「和那拉小提琴的对视了几次?」

    二姨如数家珍:「少很多,就2次。”

    柳月说:「拉小提琴的是我们余老师。”

    二姨笑道:「难怪,难怪是老师啊,估计这2次对视还是友情对视。’

    黄母催问:「月月,是那弹钢琴的姑娘?」

    柳月摇头:「弹钢琴的叫周诗禾,余杭人,也是我们学校的,两人只是很要好的朋友。」

    黄煦晴有点急眼,恨不得揍女儿一顿:「你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?」

    「好吧。」

    柳月撸撸袖子,扔几粒瓜子仁放嘴里:「李恒对象是他初中高中同学,目前在沪市医科大学读书。」

    二姨问:「叫什么?长相怎么样?」

    柳月回答:「叫肖涵。长相的话”

    顿了顿,柳月有点不情不愿地承认:「十分漂亮,五官特别精致。」

    二姨问:「和你小姨比呢?」

    由于黄母年轻时是个大美人,女承母貌,黄家三个女儿面容都生的好。但其中黄昭仪为最。

    这也是二姨对小妹长相比较自信的原因,问出这话的原因。

    关于肖涵和小姨的长相,柳月在脑海中对比过很多次,脱口而出:「光论长相的话,小姨是讨不到好的。或者说,比五官,肖涵不会输给任何女人。」

    黄煦晴坐下,「这么好看?」

    柳月说:「我不是特别想承认,但这是事实。「

    二姨声叹气,「又是青梅竹马,又是先入为主,又是长相出众,完了,小妹没戏,难怪那李恒不回应。」

    听到这话,柳月本想说李恒是个花心萝卜,脚踏三条船,还是有机会的。但权衡再三后,她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今天是吹捧李恒的一天,也算是间接夸赞小姨眼光的一天,这样才能让家里人更好地理解小姨为什么会那么痴情李恒了。

    先把李恒的完美形象塑造好,小姨的阻力才会少几分。

    至于将来他的花心暴不暴雷?那跟我什么干系?又不是我男人。

    柳月如是想。

    接下来,黄家众人逮着柳月问七问八,把李恒的老底都问了出来。

    得知来自湘南乡下农村时,柳月父亲感慨了一句:

    「果然英雄不问出处,那样的环境能逆势而为,属实难得,是个人物!难怪昭仪对其情有独钟。」

    这话一出,屋子里又迎来了短暂沉寂。

    最后黄母急不可耐地问黄父,「老头子,你怎么看?」

    电话过后的黄父显得很沉稳,大家从脸上看不出他是怎么想的?他到底在想什么?

    过去一阵,黄父哑着嗓子说:「煦晴、芝筠,回头你们跟昭仪好好谈谈心,

    其他的等我见了那人再讲。」

    在黄家三姐妹中,黄煦晴是大姐,黄芝筠是二姐,黄昭仪是小妹。

    「好。」两姐妹异口同声。

    沪市,徐汇。

    巴老先生一家子人也在观看春晚。

    虽然屋里有十多人,但显得比较安静,直到电视机里的李恒演奏完《故乡的原风景》,巴老先生才伸手揉揉眼睛,笑呵呵说:

    「这家伙,呵呵,这才是音乐。」

    李小林眼里同样全是欣赏之色,「确实好听,我感觉灵魂都干净了。」

    有个女生羡慕问:「妈妈,他是怎么做到的?又是写书,又是原创音乐?」

    李小林笑着摇头,「按你外公的话说,这李恒啊天纵奇才,这样的人世间找不出几个,欣赏就好,不用去攀比。」

    另一绿衣服女生盯着电视,忽地问:「他有对象没?过完年会不会来这里拜年?」

    李小林和巴老先生互相瞅瞅,临了说:「应该会来。至于对象,你们就别惦记了。」

    「哈哈哈」屋里其他人爆笑。

    绿衣服女生嫩脸一红,低头没做声了。

    余杭,周家。

    女儿寒假没回家,女儿跟着人家上春晚了。春晚一开播,周家所有人就围聚在电视机前。

    大姑子问周母,「嫂子,到底是什么节目?你们舍得放诗禾出去那么久?」

    周母摇头:「我也不知道具体的,只晓得是用陶笛演奏。」

    另一年轻一点的小姑子挪输:「嫂子,从小到大诗禾对异性有多大杀伤力,

    你应该比任何人清楚。

    就不怕那男同学生坏心思,把她给拐跑咯?」

    雍容华贵的周母笑了笑,说:「男大当家,女大当嫁,如果那男生有这份本事,我不阻拦。」

    周母说这话时十分自信,显然并不怎么担心这事。

    毕竟女儿是她看着长大的。都说知女莫若母,别看诗禾外表柔柔弱弱,但内心有一杆秤。一般男生别说入眼了,接近都难。

    比如当初胡平、郦国义和李光等人,在管理学院大合唱时跟周诗禾说句话都结结巴巴,就可以想象靠近她有多难。

    在有说有笑聊天中,春晚,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(求订阅!)

    麦冬加一句:「也在复旦大学读书,和穗宝一个学校。」

    麦穗奶奶眼睛不是太好使,听闻戴上老花镜,凑头瞧了好会说:「这男娃长相周正,生得好看,在相书中是个富贵相哟。」

    麦冬和麦母对此深表赞同。人家三天两头上报纸,人民日报更是赞其为「中国当代传奇作家」,小小年纪就几十万身家,可不是个富贵相么?

    昨天各大报纸还对《文化苦旅》的单行本发售情况做了盘算,据说已经卖出超过200万册,达到惊人的2010783册!

    生意人出身的麦冬对钱财最是敏锐,立即算了算李恒能挣多少钱?

    单价4元一本,报纸上报道版税是8,结果得出的总数把他吓了一跳!

    你猜多少来着?

    足足64万三千!

    这可是88年啊,好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,人家一本书就挣了大几十万!

    保守估计,一个普通工薪者不吃不喝不休息,需要250年才能挣这么多。

    一个普通家庭,天天当牛马,也需要几辈子。

    真真是好大一笔钱!

    财富都快赶上自己了!

    麦冬两口子对家产心里门清,现金加上仓库积压的货物、再加上两个小工厂,总体价值在90多万。

    而这60多万还只是人家李恒的一部分钱财,上一本《活着》听说也有十多万进账,两本书还陆陆续续在挣钱,挣大钱,可谓是日进斗金。

    每每这时候,麦冬就感慨万千,还是读书好哇!还是文化人来钱快!

    演奏开始了,先是钢琴声,接着小提琴加入,当陶笛响起时,刚刚还思绪纷飞的麦冬立马进入沉寂状态,同父母、妻子女儿一样,当起了最忠实的听众。

    这就是神级曲子的感染力!

    这就是《故乡的原风景》!

    愉悦的4分40秒以后,麦穗爷爷深吸口老旱烟,瞬吧瞬吧老迈牙口说:

    「我虽然听不太懂,但我觉得好听,感觉回到了十多岁的时候。穗宝,有时间请你同学来家里做客,爷爷做好吃的接待他。」

    不等女儿回话,麦冬苦笑道:「老头,你就死了这份心吧啊,人家身份是这一名!可没时间来我们邵东这种鸟地方。」

    麦冬说「这一名」的时候,向自己老父亲竖起大拇指!

    这是当地习俗里,乡里人对夸赞的最高指标。

    麦家奶奶看着儿子大拇指,「你不是说这人和穗宝是同学?是耍得好的朋友嘛,难道身份高了就瞧不起旧朋友了,拉架子不来?」

    麦家奶奶不是本地人,是蜀都人,在部队和老头子结识的,一起参加过解放战争,还参加过抗美援朝,后面战争结束就跟着转业回了邵市。

    虽然在部队职位算不上高,转业回来也是以养身体为主,但好列也是功勋获得者啊,一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,一身傲骨,哪管你名人不名人?

    麦母知道婆婆性子比较烈,赶忙劝慰:「不是拉架子不来,人家很多事,忙得很,过年不一定有时间。”

    就在家里四位长辈争论架子身份时,麦穗从音乐世界中逐渐回过神来,柔柔地说:

    「奶奶,等有时间了,我邀请他来家里要,到时候你和爷爷可得做好吃的。

    他嘴馋得很,应该喜欢你们做的饭菜。」

    闻言,四位长辈齐刷刷瞧了过来。

    麦冬伸长脖子:「有把握?」

    麦穗沉吟一会说:「不敢百分百打包票。但我们玩得还算好,我邀请的话,

    应该不会拒绝的。只是时间得放到暑假。」

    麦母有些高兴:「真的?」

    麦穗嗯一声,轻轻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麦冬夫妻有着生意人的豪迈,平素最是热情好客了,当即说:「那要是他同意了,就打个电话回来,我去接你们。」

    麦穗说好。

    近距离望着一天比一天美丽动人的女儿,麦母突然说了一句:「可惜了,人家李恒有对象。」

    有些话一听就懂,麦冬也打量一番女儿,随后说:

    「前两天在邵阳聚会喝酒的时候,据前镇的老同学讲,陈家的大女儿今年回来了,还在李家住了几晚。这可是当地的大新闻。‘」

    麦母问:「聚会?谁组织的?」

    麦冬说:「挖金的那伙人。”

    麦母皱了皱眉毛:「跟他们打交道,你要留个心眼,听说有些手脚不干净。

    麦冬笑道:「没事,这次喝酒的还有学校老师和政府当差的,大家都是高中老同学,好不容易才聚一聚。

    至于挖金,我不掺和他们,他们也从不喊我们。他们说在外面挖金经常械斗,容易出事,像我这种有家室有正当饭碗的,他们从不叫,也不要。」

    一句话,那伙人虽然凶猛,但特别讲义气,不拉有家室的人下水,只要亡命之徒,只要那种没生计活不下去的苦命人,这样没有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和丈夫说谈几句,麦母八卦问:「李恒和那陈子矜和好了?」

    麦穗说:「妈,他们就没分开过。」

    麦母点了点头,再次看眼女儿,没再问。

    后面的节目,麦穗一直没看进去,她脑海中在回想李恒脖子上的灰色围巾,

    在回想他和宋妤的事。

    连云港。

    「叮铃铃!」

    「叮铃铃:!」

    大年夜座机电话响起,魏晓竹熟练地抓起面前的听筒:

    「新年好,哪位?」

    「晓竹,你刚刚看了李恒的春晚演出没?好震撼啊!我们家里的人半天没回过神,如今都在夸赞,说好好听。」那边传来寝室姐妹乐瑶的声音。

    魏晓竹说:「刚看了,确实很好听,比校迎新晚会上更有感觉。’

    乐瑶咋咋呼呼说:「李恒好帅!我妹妹犯花痴了,一个劲要我介绍李恒给他,哈哈。」

    魏晓竹微笑道:「那你就介绍给她。」

    乐瑶大笑:「屁用都没有,清清都吃闭门羹,人家才不会看上她呢。」

    魏晓竹只是笑。

    乐瑶说:「对了,男生联谊寝有人给你打电话没?」

    「嗯,李光、胡平还有郦国义打了,其他人没有。」魏晓竹说。

    「他们也给我打了,可能其他男生家里没电话吧。」乐瑶猜测。

    魏晓竹明白应该就是这么回事。

    其实两个联谊寝,贫富差距特别大。像魏晓竹、乐瑶、李光、胡平和郦国义几人家境优渥,平素吃的用的都是比较大方。

    而其余人都来自农村,家庭条件不怎么好,这年头别说打电话了,好多村里都还没通电呢。

    乐瑶问:「你有李恒家里的电话没?」

    魏晓竹回答:「没有。」

    乐瑶叹口气:「哎,难道连你都要不到他家里的联系方式吗?」

    「我没问过。听张兵说,李恒家在雪峰山脉中段的偏僻农村,不一定通电。」魏晓竹说。

    「哦,对哦,我把这茬给忘记了。」

    乐瑶拍拍额头,然后自我辩解,「要怪就怪李恒平日里的穿扮吧,比我一女的穿得还时髦,让我在潜意识中都把他当成有钱阔少爷咧。」

    魏晓竹回忆一下李恒平素穿着,倒是理解姐妹为什么会这样误会了。

    乐瑶说:「哎,李恒成名人了,以前都好几次没来参加联谊活动,以后是不是更加不会参加了哦?」

    魏晓竹琢磨道:「应该不会,他不是那种人吧,以前人家是真的忙。」

    「忙,也只是嘴里忙啊,我们都不晓得他在做什么?」乐瑶抱怨。

    魏晓竹笑着提醒:「人家可是名人了,你还抱怨。」

    「好吧好吧,你说他元宵节会不会出来?」乐瑶问。

    魏晓竹想了想,说:「应该会,他答应过的事情,好像基本没食言过。」

    乐瑶怂:「元宵节那晚,我们要一起鼓动他吹首陶笛啊,真是太好听了!

    我妈妈都一个劲夸他相貌生得好看,不仅在家里夸,刚还到院子里跟邻居夸,说那李恒是我复旦大学校友、是我朋友,哎哟!我出门就被问七问八,都不好意思出门了哈。」

    魏晓竹非常能理解这场面。因为她感同身受啊,之前春晚,本月已经更了32万3000多字,平均日更过万。

    月初三月曾放下豪言壮语说这月结束新书字数要达到120万,已经做到了,如今是126万,差一丢丢127万字。

    呼!很是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激励,写得带劲。

    另:三月在这里跟大家打个商量,如果明天1号,第一天的双倍月票数过万,

    三月会努力把这种日更一万的状态延续下去,争取每天多更到完本!希望大佬们助力三月冲一把!冲冲冲!

    感谢大佬们!元旦快乐!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1987我的年代》,方便以后阅读1987我的年代第311章,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(求订阅!)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1987我的年代第311章,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(求订阅!)并对1987我的年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