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与臣

类别:科幻灵异 作者:九九日春 本章:君与臣

    “叔父,这是哪里?”“这是皇宫,我们待会儿要面见陛下。

    ”闻絮环顾周遭,文宁殿前,红门大开,肃穆庄严,一派安静。

    面无表情的宫人们排在门的两侧,随时等候里头人的传唤。

    闻絮暗自思忖:不是来找父亲朋友的吗?为何会来见陛下?“魏将军且候上片刻,我这就去通禀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近旁的内侍李伩道。

    他的嗓音尖细沙哑,犹如长指甲缓慢但力道深沉地刮过墙壁,漫长又折磨。

    魏桓毕恭毕敬朝他屈身一弯,“有劳公公了。

    ”李伩颔首,算是应下了,转身朝殿内走去。

    他年纪渐老,一只左腿还是跛的,迈起路来如蜗行牛步,迟缓低速。

    正气凛凛的大将军,却拜了个跛腿老太监,若此事传入市井百姓家,岂不让人笑掉大牙。

    李伩十六岁起便入了宫做了阉人,在底下摸爬滚打几十年,为此还折了一条腿,这才做上了贤德帝身旁的大内侍。

    臣子生死,左右不过他吹吹耳风的事,他自是担得起这一拜。

    小姑娘惴惴不安地贴近魏桓,魏桓察觉到后,将她手拉紧,“别怕,叔父在这呢。

    ”闻絮应好。

    魏桓的话如同定海神针,给了闻絮不少底气,不至于要她那么紧张。

    李伩通禀,“陛下,魏将军来了,还领了一个小姑娘,两人在殿外候着呢。

    ”“引他们进来。

    ”进殿后,魏桓领着闻絮跪下,“臣,见过陛下。

    ”高台之上,坐着的便是江山之主,九五之尊,帝王与生俱来的威气,不恶而严。

    闻絮身子微微发颤,但时刻谨记着魏桓叮嘱,不敢在天子面前有半分失仪。

    “起来吧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开口,“你就是闻絮?”魏桓还真未曾唬吓自己,天子威压,真让人凭生龙虎之畏,闻絮垂眸,声若蚊蝇,“是。

    ”“怀安之女,朕知道你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语调徐缓,恰如春末残花浮溪水潺潺划过心间,清远且宁静,闻絮的紧怯慢慢消散几分。

    “抬起头,让朕瞧瞧。

    ”闻絮拘谨地将脑袋扬起。

    她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台上天子,他并不似闻絮想象中那般豹头环眼,横眉怒目,反而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君子模样。

    闻絮内心长吁一口气,比起之前,少了些许惧怕害。

    许是为了迎合元夕喜庆,贤德帝今日特地着了一身龙纹红袍,显尽无上尊荣。

    “都说女多肖父,朕瞧你不像怀安,倒与徐蓁别无二致。

    你母亲当年的文采放在男儿堆里也是头角峥嵘,朕信你定青出于蓝胜于蓝。

    ”十七年前的徐家可让陛下头疼一阵,对徐家,连同徐蓁自是没什么好感。

    魏桓又岂能听不出陛下言中捧杀之意,忙道:“我替怀安谢过陛下谬赞小女,可微臣欣喜同样又惶恐,可她自幼久病卧床,读书辛劳伤身,再者女子也不必入仕为官,怀安就没请过先生启蒙。

    ”“这怕什么?入了宫中学馆,儒师来教,她天资聪颖想必不会差的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不留余地,“来人,带她去福泽宫,元妃正同六公主等着她用晚膳呢。

    ”还不待闻絮理清思绪,她身边就多了两位宫人,她们将手搭在闻絮肩头,推着向殿外她走去。

    不知所措的闻絮紧紧揪着魏桓的官袍,眼泛泪花,如同受惊小鹿般惊恐慌张,她泫然欲泣,唤道:“叔父。

    ”魏桓握紧她的手,此刻同样焦灼不安,“陛下!闻姚一事陛下可知?”“朕就是知晓了,才会将她的女儿接进宫中教养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不复方才温和,冷嗤道:“魏桓你是觉得朕的意思不妥吗?”片刻,魏桓终是松开闻絮的小手,惶惶跪下,似是认命般道:“臣…没有。

    ”“只是陛下能否容臣与臣的义女说几句话?”贤德帝应允,“说吧,就在这处。

    ”魏桓眼中满是迫不得已,他为她擦泪,安慰说:“絮儿莫怕,陛下为人亲厚,元妃娘娘也是极善的人,想必你在宫中定会过得滋润。

    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子,你要信,叔父不会丢下你不管!”“叔父…”闻絮不明所以。

    叔父不是说带她来见父亲的老朋友嘛?怎么老朋友就忽然变成了陛下,还有,元妃又是谁?为何要将自己送去福泽宫?但她虽为孩童,不明陛下此举欲意何为,可亦知皇命大于天,不可违抗。

    只能对着魏桓泪眼婆娑道:“叔父说话算话,一定要来接我。

    ”魏桓百感交集,“放心。

    ”魏桓忍痛送走闻絮后,本欲告辞,却不料贤德帝一反常态,留他在文宁殿用膳。

    贤德帝又恢复了亲臣明君的模样,“给魏将军赐座,今夜朕要与将军同饮,不醉不休。

    ”魏桓狐疑,不清楚贤德帝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。

    只能走一步算一步。

    “行远,尝尝这宫中御厨做的菜,是否合你胃口?”“微臣能得此殊荣,与陛下同食一味,实在三生有幸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忽然叹息,话锋一转,“怀安一事朕心中愧究万分,若非朕气昏糊涂,贬他左迁,那闻家也不会死于流寇之手,仅留一个孤女。

    ”自古帝王最是薄情寡义,竟会因一罪臣之死悔恨动容,可笑至极。

    魏桓明知他在撇清关系,却并不敢挑明,若非魏桓收到了闻姚寄来的信,或许真的会信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言语。

    “世事无常,人各有命,陛下别再感怀挂心,切勿伤及龙体。

    ”御前宫女来替魏恒斟酒,他看着杯盏里的似水一般的清酒,忽而感慨起来。

    “陛下还记得十几二十年前,臣与您,慎王殿下,还有怀安久长咱们五人,时常约着醉仙楼小聚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手中夹菜的筷子一顿,并不想勾起旧话,“太久了,朕记不清了。

    ”是记不清,还是旧事不敢重提?魏桓在哀在叹也在怨,“算来,久长已故十六年了。

    坟头的草都有半人高了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皱眉不悦,“你提张极做什么?”闻言,魏桓悲从中来,原来当初年少意气风发立下的豪言壮语,高枕龙床的这位,早在荣登高位之际,将它忘却。

    “臣明白陛下对那前朝逆臣张极恨之入骨,可张久长亦是张极,久长亦是陛下之友。

    ”他言语隐晦,可能坐上皇位的岂是等闲之徒,他听出他的含沙射影。

    贤德帝未曾言语。

    京都城中一个低门小户,毫不起眼的的张家,先前也曾风光一阵,全凭一个大家都有些鄙夷的庶长子。

    张极年幼时才华出众,终日刻苦,很得先生青睐。

    可父亲官卑言微,他又为妾室所生。

    他在书院念书时,并不受到那些个高门显户的待见。

    荫封之家的子弟厌他在夫子面前出尽风头,时而戏弄于他。

    一个人样貌天赋皆是佼佼,在这满是皇亲国戚,冠盖如云的京都城中,不出彩的家世,便成了唯一可以诟病指点的东西。

    张极十八入仕,之后几年,年纪轻轻便坐到兵部左侍郎之职。

    他公正廉洁,文官清流,忠君爱国,可皇子造反,弑杀父兄,忠君之臣亦死于忠君二字。

    贤德帝非是恨张极忠君,他是恨张极而非忠他为君。

    魏桓是为张极与闻姚鸣不平,可闻姚之事牵扯颇多不能道于明面,只得就着十七年前那场宫变之后的事,着重点破:“陛下不想提久长?是心中愤恨还是歉意?”果不其然,贤德帝摔碗勃然大怒,“魏桓你这是在逼君?你莫要以为你如今执掌三军朕就不敢罚你。

    ”魏桓道:“臣不敢。

    ”今帝王,本为先帝四子,在他前头有三个哥哥,立长立嫡,无论如何这皇位也落不到他头上。

    当时的太子乃是公孙皇后所出,先帝长子。

    太子无德无能,可废另立,无人异议。

    可当时太子贤良方正,为江山社稷,天下百姓鞠躬尽瘁,得民心得臣心,地位稳固。

    先帝病重,储君代理国事,忙得焦头烂额。

    这也让四皇子钻了空子,伙同彼时还为五皇子的慎王逼宫造反,让先帝越过储君传位于自己。

    贤德帝上位后先帝薨逝,他将太子囚禁于东宫,其次便除掉公孙一族和五皇子以外的其他几位兄弟。

    他嗜血残暴,皇位也来名不正言不顺,引得大批朝臣不满,有的追随先帝,有的刺杀新帝,有的口诛笔伐。

    朝堂上,拥太子党,以徐太傅为首,他指着黄袍加身的新帝骂道:“乱臣贼子,暴戾恣睢,长恶不悛,必将自取灭亡。

    ”贤德帝见张极也站太子党,咬牙切齿说:“久长,多年好友,你也不肯归附于朕?”张极一如往常,恭敬谦卑,“微臣不敢与君称友,陛下抬举了。

    ”他深知同君为友,不亚于与虎谋皮。

    徐太傅是坚定的太子党派,死不归降,贤德帝便拿他先开刀。

    新帝清扫太子党,魏桓与闻姚怕张极执拗,陛下不顾旧情殃及池鱼,轮番劝道:“久长,公孙家外戚干权,为祸朝纲,搜刮民脂民膏,若是太子当真继位,恐怕江山易主。

    ”张极摇摇头,“公孙家错,非是太子之罪,太子已在尽力挽救。

    ”魏桓拍案而起,“太子如何挽救?难不成他能杀光那盘踞多年的公孙家?别忘了,他身上可有一半流着公孙家的血。

    ”张极并不惧死,他不卑不亢的望着魏桓,“我自为官起便立誓一身赤胆,忠君爱国,愿以死明鉴,绝不背弃。

    ”魏桓不忍见他赴死,当即软了语调,“那张家呢?你妹妹呢?他们该当如何?”“我行我道,无关家人。

    ”翌年,拥护太子党的权臣们皆抄家斩首,位卑的官吏都贬职流放,而太子受了手足相残的打击,也知自己已是伤鹤折翼,无力回天。

    一杯毒酒一条白绫一心悲戚,名存实亡的太子殿下自溢于东宫。

    从此朝中再无异心,新帝高台龙椅之位,逐渐稳固。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今朝春久》,方便以后阅读今朝春久君与臣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今朝春久君与臣并对今朝春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